“我们这次出来玩就是以放松休闲为主,又不赶时间,所以准备在酒店泡个温泉,休息一下明天再去纳木错。”刘芳说。 “入住和预定的客人基本都是区内的,其中拉萨、山南、日喀则的多一些。”德吉卓玛说道。 “我还准备去林周过林卡,去山南看拉姆拉错,去林芝看林海,去阿里看星空……”刘芳掰着手指头数着她接下来“游西藏”的计划。 那曲地区的农牧区教育过去一直沿袭“社队办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游牧区,要让所有儿童入学是很不现实的。那曲地区教体委根据一家一户游牧的特点提出以“集中为主,公办为主,寄宿制为主”的办学方针,使一批公办小学和寄宿制学校逐步建立起来,并分布在“经济发展、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适宜”的地区。1995年,藏北首府那曲镇已设有1所中专、3所小学。11个县(处)所在地各设一所小学。同时,选择部分条件比较好的乡村,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这种立足现有学校,集中使用有限人财物的办法,改善了办学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村里越来越漂亮,在外面打拼的儿孙都喜欢带朋友到家里来玩,大家都很喜欢村里的环境。”“过去烟头、唾沫随处可见,现在像我们抽烟的男同志见地上这么干净,都不好意思随地扔烟头,小孩子们吃了零食后,也会自觉地把垃圾紧攥在手上。”如今,村民们爱护环境的意识越来越强,村民的家庭、个人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意识都有所转变。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西藏结合重要节庆活动集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3次,全区安排村庄保洁岗位9万个,各村(居)采取红黑榜、积分制、流动小红旗等方式开展评选活动,促进清洁行动常态化。全年共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97万吨、农村白色垃圾1.2万吨、村内水塘1.1万口、村内沟渠2.06万公里、畜禽粪污废弃物1.35万吨、秸秆乱堆乱放0.96万处,约40%的村庄基本实现人畜分离,农牧民生活习惯持续好转,村庄卫生环境持续改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近年来,西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着力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形成人人参与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社会氛围。 在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当地群众也积极投身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随着我们加麻乡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当地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辖区内的白唇鹿、岩羊、赤麻鸭等野生动物繁殖率和成活率越来越高,空气也比以前变得更加清新了。”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乡长白玛罗布说。 后来村里干部带着我们围绕桃花做起乡村生态旅游,桃花节从2002年起办到现在,名声越来越大。我们还建设水果采摘园,种植冬季油菜花、青稞等,村里的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嘎拉村变了样。 今年3月,村里新开了红色研学主题教育展览馆。一进馆,就可以看到总书记来考察时的视频。馆里还有很多老照片、老物件、多媒体视频等,把这些年我们村变富变美的历程展示给更多人,表达我们对党、对总书记说不尽的“突及其”(藏语,意为“感谢”)。
拥青她姆,女,藏族,1975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道孚县文联副主席。曾荣获省十大青年文明号活动优秀组织者、全州基层组织建设先进个人等殊荣。 2020年初,新冠病毒肆虐,道孚告急。她虽居家隔离,激扬文字就是她手中的武器,摇旗呐喊就是她肩负的使命。从《疫情防控快板书》“一炮打响”,到《道孚防疫动画》网上走红;从激情创作抗疫“红歌”《疾控门巴》,到全程参与“疫”中“云端藏历年晚会”;从提神短视频《加油,道孚》,到鼓劲散文诗《挺住,道孚》……个个脍炙人口的作品,让无数人因感动而行动,让更多人因坚强而奋起。 “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青春是“进行时”,没人能规定它什么样。没有人能永远年轻,但永远有人在往前行,“你”的样子就是青春的样子,青春不应该被定义,平凡却又耀眼的就是青春! 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吴建东、副主委唐泽、李孟森、方里,以及省委会常委、各级组织主委(负责人)、省委会机关全体干部参加了此次常委扩大会议。 三江源生态系统中,牧民以及牧民的放牧行为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减少家养动物放牧,意味着牧民生产、生活将受到影响。为此,三江源国家公园创新“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制度,使园区内1.7万户牧民放下牧鞭保护公园。但当地畜牧业生产活动不能完全停摆,赵新全表示,江河源头自然保护地内畜牧业生产应该属于非商业活动,牧民不能因此而返贫,必须进行生态补偿,要建立完善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生态补偿。另外,要把过剩生产功能向保护地外转移必然有损失,这也需要通过生态补偿去解决。 藏北草原那曲地区(现那曲市),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这个文化教育落后的贫困地区求真务实办教育,4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草原处处涌动着尊师爱教的热潮。 1956年,依靠国家的教育投资,那曲地区办起了第一所小学。到1997年,那曲地区已有1所中等师范学校、4所普通中学、124所小学,在校生达1万多人。但是,这里的教育事业从整体来讲还是落后的。1990年以前,适龄儿童入学率只有百分之二十,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质量很差。
四年前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总书记指出,“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的所有工作,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当好这个助手和后备军”。 新增的“忠实”与“可靠”,既是对共青团工作的高度评价,也是对“党的奋斗主题就是团的行动方向”的明确宣示。 先锋,是共青团的鲜明特质。总书记给共青团提出的四点希望中,就包括“自觉担当尽责,始终成为组织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先锋力量”“勇于自我革命,始终成为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组织”。 12月2日,中国致公党陕西省第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暨中心组(扩大)学习在西安召开。会议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致公党中央十五届十三次常委会精神。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陕西省委会主委陈超出席会议并讲话。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壮阔蓝图,提供了行动指南。陕西省各级致公党组织要切实提高认识,加强学习,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切实把五中全会精神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核心关键,为我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 这份关心,一如既往。重视青年、培养青年、爱护青年,始终贯穿于总书记的“青年观”。 “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与高校师生座谈时,总书记寄语:“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你们和千千万万青年将全过程参与”; “要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模范”“要做刻苦学习、锐意创新的模范”“要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模范”“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要做崇德向善、严守纪律的模范”。 “通过组建合作社,带动就业200余人,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小寺村党总支书记尹洪军介绍,今后打算还以“村集体+合作社”模式建设海鲜一条街、大东沟海洋生物科技园区,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农家宴等新项目,将东港海鲜文化融入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带动群众共同富裕。本次研讨会由致公党东港市支部主办,新城街道小寺村、东港市易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办,致公党辽宁省委会支持,致公党丹东市委会指导。与会人员围绕东港市“全省转型发展示范区”,依托“中国贝都?鲜灵东港”名片,以“科技+品牌+贸易”为抓手,探讨乡村发展新路径,努力通过三年时间把村集体、合作社、特色产业深度融合起来,将小寺村建设成为全国乡村振兴样板。 ★要培养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不尚虚谈、多务实功,勇于到艰苦环境和基层一线去担苦、担难、担重、担险,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 ★要涵养廉洁自律的道德修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不断锤炼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做一个一心为公、一身正气、一尘不染的人。 在大会上,总书记以树和朝阳作喻赞誉青年:“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青年又如初升的朝阳,不断积聚着能量,总有一刻会把光和热洒满大地。党和国家的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一直以来,通夏村“两委”班子齐心协力,以富民兴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目标,团结带领全村村民全力以赴保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 坚定战疫必胜信心,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今年3月以来,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隐匿性高等特点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我国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的特点,疫情防控面临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的严峻形势。经过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并肩作战,我们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实践证明,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2.64平方公里,是中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城市天然湿地,被誉为“拉萨之肺”,是拉萨市民的“天然氧吧”。 那曲地区的农牧区教育过去一直沿袭“社队办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游牧区,要让所有儿童入学是很不现实的。那曲地区教体委根据一家一户游牧的特点提出以“集中为主,公办为主,寄宿制为主”的办学方针,使一批公办小学和寄宿制学校逐步建立起来,并分布在“经济发展、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环境适宜”的地区。1995年,藏北首府那曲镇已设有1所中专、3所小学。11个县(处)所在地各设一所小学。同时,选择部分条件比较好的乡村,保留一定数量的公办小学和民办小学。这种立足现有学校,集中使用有限人财物的办法,改善了办学条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西藏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对西藏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将“必须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纳入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强调“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要求“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为西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美丽幸福西藏、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我们要把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护好雪域高原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西藏要把生态保护作为头等大事,采取项目化、载体化、清单化的方式加以落实,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做到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